编者按
城市的光亮,不在霓虹璀璨处,而在人心向善时。
在温州,我们一次次被这样的光照亮——是河流中托起生命的手,是善亭里那碗热腾腾的粥,是危急时刻逆行的背影,是几十年如一日守护承诺的身影……他们不是英雄,只是当众人退却时,选择向前一步。
善行不喧哗,却温暖了街巷阡陌;微光不耀眼,却照亮了瓯越大地。自2005年至今,温州已累计培育选树各级各类道德典型2万余人,点点星火,汇聚成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光芒。
即日起,市文明办(市文明中心)联合温州日报推出“凡人微光·照见温州”系列报道。我们将走近这些道德模范、身边好人,用文字定格温暖瞬间,让更多人看见——温州的温度,正藏在每一个平凡人的选择里。
模范、身边好人,用文字定格温暖瞬间,让更多人看见——温州的温度,正藏在每一个平凡人的选择里。
2017年起,温州将每年11月17日定为“兰小草日”。
今年,是第9个年头。
这一天,温州晚报大厦会如期收到一个包裹——两万元现金,一张绿色卡片,写着四个字:“星雨心愿”。
展开剩余77%盒子是一个年轻人送来的。他没多说话,留下东西便离开。就像他的父亲,那个从不留名的“兰小草”。
2002年11月17日,是这幢大厦第一次收到这样的盒子。
那年,盒中也是两万元,还有一句话:“这两万元是我们辛苦挣来的,捐给急需帮助的人……希望用33年时间,每年捐献2万元‘星雨心愿’善款……”落款是:“农民的儿子 兰小草”。
没人知道他是谁。
此后的每一年,这个神秘包裹如期而至,风雨无阻,不留姓名。媒体反复报道,多方寻找,始终没有结果。
这场匿名善意的接力,持续了整整15年。
直到2017年10月,一通电话打破沉默。“我们想告诉你们,‘兰小草’,是我姐夫。”电话那头,侯海国的声音低而平静。
3天前,他的姐夫王珏因病离世,年仅48岁。
熟悉的故事,终于有了名字。
兰小草王珏
王珏是洞头大门岛上岙面村的一位乡村医生,几十年穿梭在海岛渔村和山道之间。为孤寡老人义诊,为残疾人送药,默默奉献。
“他从不说自己做了什么好事,但我们都知道他在做什么。”侯海国记得,自己从第二年起就开始代送这样一个包裹。
起初并不知情,后来明白了,也从不追问。他和王珏之间,是一种无声的默契。
有人曾问王珏,为何坚持匿名。他说:“左手做的好事,都不要告诉右手。”那是他为自己定下的规矩。
他的心愿是默默坚持33年。但他的生命,只走到第15年,就悄然停下了脚步。
临终前,他并未留下遗嘱,也没有交代后事,只是握着妻子的手、附耳低语:“对不起,记得把今年的两万元捐出去……”声音很轻,像他一生行善的方式那样,不声扬,却坚定。
直到那时,人们才拼出他的模样——夜里冒雨出诊,义诊时为老人挑担子,节假日去敬老院探望……
没有一次,是为了让谁看见。
还有他一直悄悄还着的一份情:1995年,妻子临盆,遇上风雨停电,是敬老院的老人们推着三轮车,把她送进医院。
这份恩,他一辈子放在心上。
王珏和王子震
儿子王子震,直到2013年才知道父亲就是“兰小草”。
那年高考结束,侯海国把他叫进屋,拿出一沓泛黄的报纸:“你知道‘兰小草’他是谁吗?他就是你爸爸。”
“其实我没有觉得很意外。”王子震说,“他从不会告诉我应该怎么做,但他一直在用行动潜移默化教会了我什么是善良。”
那年,父亲刚去世不久,他刚大学毕业。他没犹豫,接过了家庭的担子,也接过“星雨心愿”。
“爸爸没说,但我知道他想完成。”他悄悄许下承诺:“剩下的17年,我来送。”
如今,他已为人父,给女儿取名“开心”。“希望她记住,爷爷也希望她开心。”他说,等她长大,会告诉她“兰小草”的故事。告诉她,这个世间,还有一种善良,是不留名、不声张的温柔力量。
2017年10月25日,王珏出殡那天,白兰花香满庭。有人带着孩子来送别,有人手捧鲜花,有人默默写下一句:“谢谢你,兰小草。”
风很轻,吹动纸条的一角。王子震轻轻唱起父亲最喜欢的那首老歌——《小草》:“没有花香,没有树高,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……”
那句歌,仿佛是他未能说出口的遗愿。
发布于:北京市信钰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